您好,欢迎光临湛江市消费者网、湛江市消费维权网!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消费广角 > 美容·伤害 > 聚焦 > 消费热议 > 正文 >

欧莱雅被骂上热搜背后的三个冷思考

2021-12-20 09:36:02   点击:   来源:鹰眼 中国消费者





直播带货中的“人-货-场”逻辑,决定了品牌方、主播方和平台方之间相互合作、互相依赖的利害关系。品牌方有产品和服务,需要借助平台和主播的营销渠道;平台有渠道和流量,需要主播和直播制造新的流量和增量,帮助品牌方获取订单;主播的优势在于流量营销和议价带货能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下单,越是头部的主播效应越明显。

 

热热闹闹的“双11”活动原本可以皆大欢喜,平台大促继续声势浩大,品牌方得以大卖,主播方赚取佣金和坑位费,消费者省钱获得实惠。但欧莱雅的迷之操作让各方都有些下不来台,本想借助流量掘金,结果却证明了自己还有私心,对主播也并不放心。主播现在很尴尬,自以为的议价能力和“双11期间最优惠”卖点成了笑话,也伤了粉丝们的心;除了欧莱雅,李佳琦带货的蒂佳婷、斐乐等品牌同样面临价差问题,被不少人吐槽为割韭菜、占坑位费。平台也很尴尬,一直以来都在通过强调促销无套路、监管和治理成效明显等服务经营者、让利消费者,结果却因品牌经营者的“套路”行为打了自己的脸。

 

日前,薇娅李佳琦团队均发布声明,主动承担责任,诚意尚可;但是欧莱雅连续发出的好几篇通稿公告,先把品牌方责任推了个一干二净,看似可行的解决方案,消费者们并不买账。而交易平台若更积极有效的措施敦促品牌方,则受到期待。

 

二是消费者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持续提升,带动自发性的维权活动越发热烈

 

其实,本次舆情事件早有端倪。有消费者表示,一开始只是向欧莱雅品牌客服进行反馈,结果发现他们对消费者的意见和反馈并不在意,还表示需要提供截屏等佐证,看似响应配合实则架设门槛;随后消费者向主播方和平台客服进行反馈申诉,同样未有有效回应。不甘心的消费者自发组成维权交流群,先后向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和消协组织投诉,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进行声讨,并向社会媒体和第三方投诉平台爆料,由此点燃了舆情。

 

相比于品牌方和经营者,消费者在话语权和谈判权方面总体居于弱势,单个的消费者很难与平台或经营者进行抗衡。但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的提升,下定决心后的付诸实践推进,正在让当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议题和维权形势发生一些可喜的变化。消费者的实践表明,维权不是在于钱多钱少、品牌大小、平台强弱,而是在于自己是否被尊重,自身合法权益、合理诉求是否被关怀、被积极响应。消费者从个体逐渐汇聚成群体的维权过程,从只是抱怨吐槽的无力感转向学习消法、广告法和电子商务法并利用相关条款维护权益的举动,正是一种自我强化和增能的有力表现,必须让经营者听见消费者的声音、正视消费者的意见。实践一再证明,谁不尊重消费者的诉求,谁就被消费者所唾弃。

 

三是品牌和经营者应当如何更好响应消费者诉求,优化消费者体验。

 

本次欧莱雅舆情事件,和此前特斯拉车辆降价引发的“众怒”很类似,两家跨国品牌的回应方式和面临的舆情挑战也差不多。其实,这里需要聚焦一个基本问题:促销降价商品未来是不是只能涨价、不能降价?答案当然不全是,消费者自己也很清楚。但是消费者们想要明确的诉求有两点,一是是否有被明确告知,而不是被各种欺瞒推诿;二是是否有更为妥帖的选择和调整方式,而不是只能被动接受。

 

在移动互联网语境下,许多行动都会在网络舆情中放大。迈向新消费世代,学会更好的同消费者打交道,应当成为各家企业和经营者积极学习加强的基础必修课。获取消费者信任的最好方式是诚意和诚信,消除误解最好的方式是公开和透明,但欧莱雅似乎并没有理解到这一点,收钱容易吐钱难,吃相可谓是相当难看,有关声明也被网友戏称“说了等于没说”“是想借机再割一把韭菜吗?”不仅如此,沟通策略也是一项重要的加分项,品牌不能只会讲故事、搞营销、玩概念,出现问题更不能存心套路、心存侥幸,而是应当基于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表达积极诚恳的态度,配套相应的解决方案,不断优化消费体验、传递品牌价值、提振消费信心,让消费者能够放心选择、无忧消费,共享美好生活。



 

相关文章
Ar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