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湛江市消费者网、湛江市消费维权网!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消费广角 > 食品·健康 > 教育 > 消费警示 > 正文 >

嗍螺,这款美味安全吗?

2023-06-21 10:46:00   点击: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李建)嘬嘬螺壳表面的油辣鲜香,唇舌合作发力嗍出肥美丰腴、细腻可口的螺肉,然后酣畅地饮下一大口清爽啤酒,这番让不少“吃货”欲罢不能的操作,点缀着很多城市盛夏夜晚的人间烟火。

然而,也有些说法让“嗍螺人”心里犯堵:田螺都是臭水沟里长的,是寄生虫的安乐窝。那么,嗍螺到底安全吗?

那么多人嗍的田螺来自哪里?

6月16日傍晚,暑热渐消,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东南的美食一条街——雅清街,人气火爆。《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走访多家餐饮店看到,一盘盘被大蒜姜片、干红辣椒、桂皮八角、香叶紫苏等调料侍弄后的爆炒田螺,香气诱人。

几乎每个周末都来这条街“嗍螺”的史先生告诉记者,其实自己也担心田螺有寄生虫,所以找口碑好、比较熟的店,点餐前会叮嘱店家务必“火大点儿,多炒会儿”。

尽管像史先生这样对田螺又馋又担心的食客不在少数,但也挡不住田螺在盛夏夜宵销量榜单上的攀升。记者打开美团搜索“爆炒田螺”,发现弹出的烧烤店列表中,每份售价从13元到25元不等的爆炒(香辣)田螺,最高月销量达200多份,有优惠活动的则达到月销量900多份。

外卖平台上,爆炒田螺月销量达到900多份。资料图片

那么,市场上这么多田螺真是从臭水沟里捞出来的吗?

“怎么可能,您闻闻有臭味儿吗?”6月17日上午10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来到位于石家庄市新华区北大街的海鲜水产批发市场,一位忙着剪螺尾的黑衣小哥笑着告诉记者,自家档口的田螺都是本地郊县水库附近养殖点送来的,每天能卖出几十斤,不少网红餐饮店都是这里的常客。

记者注意到,该批发市场有大约五六家档口卖田螺。田螺的个头都不大,盛放在装满清水的敞口容器里,每斤田螺大约有五六十个,售价从7元到10元不等。记者从水中捏起几颗田螺放到鼻尖下,除了闻到淡淡的腥味儿,没有任何异味。

记者发现,几位摊主虽忙着招呼顾客,但都没停下手中剪螺尾的活计。黑衣小哥告诉记者,把田螺尾部的尖儿剪掉,可以慢慢排出螺壳里的泥沙和杂质,虽然人工剪比机器剪费时费力,但不伤螺肉,能保证品质。

摊主告诉记者,把田螺尾部的尖儿剪掉,可以慢慢排出螺壳里的泥沙和杂质。李建/摄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位于石家庄市长安区丰华路的金碧由由水鲜城、位于桥西区的塔谈佳农批发市场,了解到的情况也是如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金武从事田螺研究多年。他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田螺是一种俗称,有些地方说的田螺其实是石螺,也叫石田螺,即那种只有中指第一节那么大小的螺。他说,记者走访中看到的田螺,其实就是石螺。这种螺个头小、肉质紧,适合爆炒后拿来嗍,是备受欢迎的夜市美食。

养殖的为啥比野生螺寄生虫少?

6月19日清晨,石家庄东北部山区元氏县北禇镇蟠龙湖,一汪碧水弥散着淡淡雾气。湖边数里外的山脚下密林中的一片水塘旁,田螺养殖场场长李庆正忙着从水塘中的石块、草棵、树枝上抠田螺。个头大的扔到塑料筐里,个头小的就丢回水中。

“每年4到8月,是田螺开始繁殖到生长旺盛的季节。一般每亩地投放约80斤幼螺,每个雌性田螺能产仔20到50个,而且生长速度特别快。”李庆说,收田螺一般都是捕大留小、分批上市,为了保证每天的供应。

“田螺是杂食动物,除了水生植物,还要定期投放适量蔬菜碎沫、烂瓜果,以及用麦麸、豆粕、玉米粉等调配的饲料。”李庆说,因为投放的饲料营养多,所以还要定期清理或换水,否则水体可能发臭,影响田螺品质。

金武说,随着人们对螺蛳净化水体的生态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和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直接从天然水域捕捞野生石螺的行为已经被禁止。目前正规市售的螺包括田螺、石螺等大部分是人工养殖的。北方地区利用水塘等养殖的以石螺居多,也有中华圆田螺。而南方河流湖泊较多的地方,既有稻田中的田螺(中华圆田螺),也有江河湖泊里的耳河螺、青蛳等。其中,田螺个头相对较大,差不多有鸡蛋大小。

金武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田螺等螺类长在臭水沟里其实是人们的误解,恰恰相反,螺对水质比较挑剔,它们更喜欢清洁无污染、含氧量和温度相对适宜的水域。正因螺能净化水质,所以有时会被投放到公园里的湖泊等城市水体中,有些人因此误解它们天生喜欢水质相对较差的环境。

包括田螺在内的淡水生物体内,寄生虫的存在是无法避免的,但与野生螺相比,人工养殖的螺体内寄生虫一般相对较少。金武解释说,这是因为要保证螺的快速生长、健康干净等商品属性,就必须控制干预水体环境和饲养密度等细节,此外还要周期性换水和消毒。所以,与情况复杂、洁净度参差不齐的野外水域相比,人工养殖的螺更有保障。

吃螺吃出病来是咋回事儿?

“发烧、腿疼,做了六次腰穿,打了近300瓶点滴,吃了十几盒药……”让微博网友“郑一诺er”至今难以释怀的,是一场原本开心愉快的洱海之旅败给了一盘爆炒“田螺”。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利用舆情软件搜索发现,近10年来,每年都有“吃螺住院”的报道,个别地方甚至出现过百余人食用螺肉感染寄生虫的极端案例。

吃螺竟能吃出病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记者对搜索到的20余个案例进一步检索发现,90%的案例中,“致病螺”都指向了另一种螺——福寿螺。

公开资料显示,福寿螺原产于中美洲,因为个大肉多,繁殖快、投入小,20世纪80年代被当作可食用经济型螺类引入我国。此后,福寿螺因严重威胁水生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稳定,被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金武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福寿螺是寄生虫大户,大约10%至20%的福寿螺携带广州管圆线虫,必须经过充分高温烹煮(大约20分钟以上)才能将它们完全杀灭。如果生食或未充分加热(如简单的爆炒或焯水),则极易引起食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幼虫入侵人脑后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的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记者调查发现,福寿螺被彻底煮熟后肉质老、口感差,有些商家有时因侥幸心理选择铤而走险;福寿螺成本很低,还不到田螺的一半,因此有些不法商家售卖的“田螺”其实是福寿螺。如果去壳烹饪,消费者就更难辨别。此前有个别商家将福寿螺去壳后,冠以“脆螺”之名售卖。

目前,除个别曾发生过食用后多人感染寄生虫的地区禁售外,尚无相关法律法规禁售禁食福寿螺。相关执法部门会要求商家明确告知消费者,也有一些食品科学领域专家会提醒消费者不食、慎食福寿螺

金武表示,相对来说,江苏徐州以北及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吃田螺较多,做法通常是清蒸或者红烧等,这有助于杀灭寄生虫。我国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和田螺寄生虫调查表明,没有田螺造成人体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情况。但这只能说明食用田螺造成的感染概率较低,吃田螺等淡水螺类仍需注意充分加热、煮熟煮透。

•专家划重点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金武表示,人们常吃的螺以石螺和田螺为主,较好区分。石螺遍布南北,个头很小,只有中指第一节大小。较难区别的是福寿螺和田螺,因二者外貌相像。

(图片由金武提供)

金武提醒消费者吃螺前从以下几方面仔细辨别:

形状:福寿螺更偏圆盘形,而田螺一般是长圆锥形或卵圆形。

颜色:福寿螺颜色偏黄,而田螺更偏青褐色。

综上所述,外出就餐或点外卖时,如果发现有“黄、扁、大”特征的螺,最好不要吃。(李建

 

责任编辑:李佳榕
相关文章
Array